骨質瓷是西方人發明的一種瓷器,具有很高的價值。事實上,骨質瓷的出現純粹是偶然的。嚴格地說,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《劍橋中國史》描述了骨質瓷的發明:中國古代陶瓷在西方具有很高的價值,其出口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。在歐洲,仿陶瓷的工作從未中斷,但真正的突破是由于威尼斯玻璃工業的發展。
今天,眾所周知,陶瓷由釉質層、組合層和內部粘土層組成。難以模仿的是釉質層。15世紀,威尼斯人發明了鉛玻璃。此后,他們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大量嘗試。人們發現陶瓷的釉質層與玻璃相似。
大約在17世紀,中國景德鎮的薄胎瓷被引入歐洲,這是一項令人震驚的發明,中國歷史書《陶記》說這種瓷:“薄如紙,白如玉,明如鏡,聲如清,”。歐洲的則是:“比紙薄,比牛奶白,比玻璃透明”(直譯)。
這種瓷器在歐洲很有價值。一件瓷器甚至可以換回一支軍隊。更神奇的是,這種瓷器甚至可以制成燈,但它的效果比玻璃燈更神奇。
為了得到“比玻璃更透”1794年,英國發明家威廉·華爾森(音譯)在粘土中添加了動物骨粉。高溫后可以獲得氧化鈣,這是玻璃技術中非常成熟的技術。
今天的技術告訴我們,氧化鈣是玻璃制造中重要的熔體添加劑之一。它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硅的軟化溫度,更容易形成玻璃材料。氧化鋁是一種常用的乳化劑,它甚至可以使玻璃呈現不透明的乳白色。
很快,一種歐洲自己的陶瓷被發明出來了。雖然到目前為止很難達到薄胎瓷1mm-2mm左右厚度,色調略帶紅色,無法真正實現高白色,但這畢竟是西方唯一發明的瓷種,其外觀是革命性的。因為這種陶瓷在燒制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動物骨粉,所以被稱為“BoneChina”即骨質瓷。
經過多次改良,今天的骨質瓷的基本配方是六塊骨灰和四塊瓷石,但后來逐漸發展成50塊骨灰、25塊瓷石和25塊粘土。直到今天,它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標準配方。
按照標準,含有超過25%氧化鈣成分的陶瓷,就像人造水晶的標準一樣,可以稱為骨質瓷。
由于它起源于英國,早期骨質瓷的產量很低,長期以來一直是英國王室的特殊瓷器,受到高度尊重。如今,由于工業化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發展,人們不再使用動物骨粉,而是使用氧化鈣和氧化鋁的復合配方,使骨質瓷為更多的人所擁有。然而,極少數高檔骨質瓷的生產仍然部分使用骨粉等原材料,其價值通常為數百英鎊甚至更高。
在明亮的地方觀察骨質瓷,我們要選擇成分細致、透明、無雜質的骨質瓷制品。骨質瓷和陶瓷一樣分級,通常取決于材料的質地、制造工藝和繪畫設計。骨質瓷級數越高,制作難度越高,成品越貴。